???無需東奔西走,找好焊材到:天津市萬邦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大量生產供應:(各種電焊條)(各種焊絲)(各種焊接材料),品種型號規格齊全,現貨充足,實力強,質量優,價格低,服務周到,全國范圍快速發貨。 |
|
劉文勝:堅守大漠深處的工匠順北,地處塔克拉瑪干腹地。 近日,中國石化2018年在疆一字號工程——順北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經理部正式掛牌成立,劉文勝是執行經理,負責包括五號聯合站在內的順北油氣田產能建設工作。 就在此前的幾天,他接到了岳父病危的電話。通話完畢,他怔在門口許久…… “劉經理,你快來看看方案還需要修改嗎?”同事的一聲呼喊,將他拉回現實之中。 他立即跑回項目部會議室,與同事們探討工程方案。到了這里,他強迫自己投入工作狀態,拿出平時的執拗勁,對每個方案節點的探討都一絲不茍。可是會場里的每一個人都不知道,他的岳父正躺在空軍醫院重癥監護室里,隨時都可能離他而去。 “我很難過,但是要面對現實。順北是公司是發展希望之所在,目前正沖擊百萬噸產能目標。我是共產黨員,絕不能拖后腿。岳父就先交給家人照顧吧……”劉文勝這樣解釋他選擇堅守崗位的原因。 劉文勝,1999年西南石油學院畢業后,來到新疆西北油田從事地面工程管理工作,現任西北油田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經理部執行經理。工作期間順利建成三號、四號聯合站等165項優質工程、各類管線2000多公里,創造了6項各級施工紀錄。其中的三、四號聯合站均獲中國石化優質工程獎,四號聯于今年獲得西北油田首個國家優質工程獎。他個人先后獲得開發建設新疆獎章、新疆職工職業道德十佳標兵等榮譽。 20年職業生涯,劉文勝的大部分時間都駐守在大漠一線打造精品工程,用行動詮釋出了在平凡中創造非凡的工匠精神。 初心:“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劉文勝(左)在12-1至12-9高壓含硫管線施工現場檢查。 劉文勝出生于四川廣安的一個書香家庭,父親是一名高中校長,刻苦學習是他們家的家訓。 1995年,劉文勝順利考上西南石油學院油氣儲運專業。1999年畢業那年,學校發出了“到西北去,到祖國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建功立業”的號召。劉文勝與大部分追求舒適的同學想法截然不同,他選擇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里的西北石油局。他說:“西北局正在起步階段,那里才是有所作為的好地方。” 來到西北石油局,TK408井場廢棄的磚房是他的第一間宿舍,除了一張床,幾乎沒有好的生活設施,特別是夏季時烈日如火、蚊蟲肆虐、沙塵漫天。有一次在住帳篷的工地上,由于突發洪水,帳篷里的物品都漂浮起來了。那一夜,劉文勝沒有合眼。但是想到這里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標,便頑強的堅持了下來。 面對這些異常艱苦的環境,與他同來的學生有的選擇調離,有的辭職,他卻沒有尋求父親的人脈,幫他在內地謀一份更舒適的工作。 在初到油田維護中心油氣管輸隊的那段日子,他面對陌生的油田地面流程安裝工作,他夜以繼日的刻苦學習。剛開始休假時,他舍不得回家,常常深入生產現場研究各類工程設計。經過一年多的鉆研,他成了隊里的技術“大拿”。 2002年5月,面對進口的一批油氣管輸設備,劉文勝一邊翻譯和學習英文資料,一邊去現場操作領悟,一個個難題都被他攻克,最終這批先進設備順利投產,至今仍在正常運行。2003年,他的業績得到組織的認可,被委以油氣管輸隊的技術負責的重任,讓他大展才能。 刻苦學習是劉文勝從小養成的習慣,對于孩子也最關心他的學業,哪怕是晚上從工地回宿舍的路上,他也要通過電話為孩子輔導作業。學習,成了他們家最重要的家風。他通過刻苦自學,完成了碩士學業,并在2012年成為了西北油田首位考取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資質證書的工程專家。 恒心:“攻克困難就會更上一層樓” 劉文勝(左)在給同事講解自主研發的專利裝置。 “困難就是一個臺階,登上去就更上一層樓。”面對困難時,劉文勝就會這樣開導同事。 塔河油田9區奧陶系凝析氣藏滾動產能建設工程是2014年重點項目,其最大的難點在于鎳基合金雙金屬復合管的焊接工作,而沙塵肆虐的油田環境讓焊接工作更加雪上加霜。 “焊接工藝最重要的就是工藝、材質和設備的品質。”劉文勝按照這一思路冥思苦想反復試驗,經過7次的失敗之后,他和團隊研發出了充氬保護裝置。在施工中,一邊焊接一邊打磨清洗管材,經過6道工序的精細焊接,其主要焊接工藝合格率達到了100%,遠超國優標準。 該工程最終獲得了“全國優秀焊接工程獎”,施工中自主研發的“一種雙金屬復合管異徑轉換接頭”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在玻璃鋼管材冬季施工時,塔河油田寒風凌冽,滴水成冰。別說施工,就是在野外站一會都會感覺寒風刺骨。但是劉文勝為了嚴控施工質量,拒絕在辦公室聽匯報,每天堅守施工現場5小時以上。劉文勝和技術員每天用噴燈或溫水對密封劑反復加熱,攻克密封難點,還利用操作暖房和保溫固化暖房來確保工藝接頭質量。經過持續努力,工程合格率100%,投產一次性成功。 新建9區凈化站時,正值酷暑,驕陽似火,室外溫度最高達48度,劉文勝每天“泡”在工地和技術員現場辦公,解決各種難題13個。工程投運時,站內2000多個工藝連接點,沒有一個滲漏,合格率100%。他卻的曬成了非洲黑人一般,后頸部脫了一層皮。 劉文勝從業20年,有13年都堅守在大漠戈壁的施工現場,這就是對恒心的最佳詮釋。 精心:“能同時管好23項施工” 劉文勝在查閱工程設計圖。 “他是個較真、嚴苛的人,所以能把同時施工的23項工程管理的井井有條,這在行業內都是罕見的。”工程監理總監師曉南如此評價劉文勝。 一個人同時管理23項正在施工的工程,劉文勝做到了,而且個個都是優質工程。 2012年,四號聯合站、9區凈化站、10區低品位產能等23項工程同時施工,工程點星羅棋布在塔河幾千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作為主管項目的執行經理,劉文勝忙的像個陀螺,招投標、進度、質量、HSE、投運等所有環節,他都要嚴抓細管。 在接到中國石化重點工程——塔河四號聯合站新建任務時,領導的要求是全國領先、西北油田最大、工期最快,他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艱巨,因為他還有22項工程正在同步施工。他立即召集技術人員研討方案制定目標,最終確立了提質量、促效率、保安全、重經濟、講美觀的建設思路,并細化工程節點266項,每項節點都設立責任人。 該工程的內防涂料因粘度較高、固化時間短,導致噴涂施工困難。劉文勝帶領團隊經過多次試驗分析后,大膽選擇了國貨設備進行噴涂,開啟了西北油田先河。結果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至今四號聯的內防涂料已進入超期正常服役階段。 在塔河油田注水四期工程建設中,劉文勝發現有批管材難以確定是否能夠滿足介質溫度要求。有人說:“現在工期緊,運行時溫度也不一定有這么高,干脆繼續施工算了。”劉文勝二話沒說,直接將貨退到了2000多公里外的生產廠家,以絕后患。 “油田建設工作其實就是工匠精神的實體化,除了精、細、實、恒四個字,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從業30年的蔡大慶發出了如此感慨。 20年,165項工程,2000多公里管道,1000多公里電網。 20年,曾經的“死亡之海”變成了美麗的石油之城。而劉文勝的心血,與這座城市永遠凝結在一起。(張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