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東奔西走,找好焊材到:天津市萬邦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大量生產供應:(各種電焊條)(各種焊絲)(各種焊接材料),品種型號規格齊全,現貨充足,實力強,質量優,價格低,服務周到,全國范圍快速發貨。 |
|
通航是中國航空業最大短板2013年10月22日,在2013民用飛機機電系統國際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副部長馬明杰提出了大航空產業的概念。這個產業包括航空制造業(也是傳統上說的航空工業)、航空運輸業以及其他與之相關的服務業。 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航空運輸業市場取得了高速增長,但馬明杰認為這對航空制造業的帶動作用不大,如全國民航運輸機隊的架次1995年為700架,2012年增至2400多架,但是同期航空制造業占國民經濟總產值才0.1%左右。 兼顧營運產業與國內其他大工程發展的經驗,馬明杰認為,在面對全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航空工業作為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裝備制造業,僅僅依靠單獨的產業發展政策和政府支持是不夠的,它必須是結合了市場和制造業的大發展,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根據馬明杰的數據,目前中國的航空制造業和運輸業仍有較大的市場,截至2012年我國航空運輸業和航空制造產業的總值只占國內GDP的1%,其中航空制造業更是小于0.2%。而在美國兩大產業占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8%,其中航空運輸占6%,航空制造為2%。 從2003年重啟大飛機項目開始,國家已經針對航空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2000年開始,我國確立了從支線起步的民機發展思路,2013年工信部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的“大飛機專項”、《民用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國民用航空發展“十二五”規劃》等,都把航空制造業列為了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產業。 從國家層面來看,也認識到目前我國產業發展與市場脫節的問題,但馬明杰認為:“跨部門的統一規劃和跟蹤協調的機制沒有形成,政策有待細化、落實和完善。” 這也影響了中國航空運輸業的發展,盡管中國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已經是世界第二,但航空運輸發展程度尚未達到與國民經濟相適應的程度,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馬明杰認為,中國航空產業要健康發展必須解決至少幾個問題,其中第一條就是突破中國航空發展的最大短板——通用航空。“在美國95%的飛機都是通用飛機,75%以上的飛機起降都是由通用航空完成的。”而我國通航業務仍然局限在石油和農林等專業領域。 要在通航領域出現大的發展,天空開放是重要的前提,馬明杰說:“空域管理是制約通用航空發展的關鍵,在空域管理的嚴控下,國內很難出現活躍的通用航空和機場,航空運輸業和制造業都難有大發展。” 做到這些,然后才是飛機制造產業的發展,這其中就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商務政策鼓勵航空運輸企業采購國產飛機,包括實施采購國產機增值稅減免、降低進口關稅、國有政策性銀行提供長期低息信貸等。 |